攝護腺發炎是一個讓男性困擾的常見泌尿系統問題,會導致排尿不適、疼痛及性功能異常。了解其症狀、原因及治療方式,能幫助您及早就醫並避免長期不適。
攝護腺炎的初期症狀與困擾:阿明的故事
阿明最近下體總覺得悶悶痛痛的,尤其是上完廁所後,這種灼熱感更明顯。一開始他以為只是太累了,休息幾天就好了,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久坐也痛,排尿也不順,甚至有點早洩太快射出來的狀況。他上網查了一下,懷疑自己得了攝護腺炎。
攝護腺炎的確會引起會陰部疼痛、排尿不適等困擾,但它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攝護腺發炎。
本文將帶您認識攝護腺炎的種類、症狀、診斷方式,以及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助您擺脫攝護腺炎的困擾。
攝護腺的功能與位置
攝護腺在哪裡?
攝護腺是男性生殖系統中的一個小腺體,形狀類似核桃,位於膀胱下方、直腸前面,圍繞著尿道。尿道負責將尿液從膀胱排出體外,攝護腺的存在對於正常排尿及生殖功能有著重要影響。
攝護腺的主要功能
攝護腺的主要功能是產生進入精液的液體,攝護腺液像潤滑劑一樣與精子混合,負責提供糖分和鋅離子使精蟲活動力增強,能讓精子在女性體內存活更久,增加受孕的機率。所以,攝護腺液對於男性的生育能力至關重要。
什麼是攝護腺炎?
攝護腺炎是指攝護腺及其周圍區域的發炎狀況,會引起疼痛和排尿問題。這是一種常見於男性的泌尿系統疾病,特別是年輕男性。
統計顯示,全球約有8.2%的男性符合攝護腺炎的各種標準,此盛行率與缺血性心臟病和糖尿病相當;且35-50%的男性一生中會受到類似攝護腺炎症狀的影響。
攝護腺炎的種類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攝護腺發炎可分為四類:
1.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
由細菌感染引起,症狀通常包括突發高燒、排尿困難及強烈的下體疼痛。治療方式通常以抗生素治療為主。
2.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炎
由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炎轉變為復發性的感染,由攝護腺中未完全根除的細菌引起的,細菌性攝護腺炎經由妥當抗生素治療,都能夠恢復得不錯。
3.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 (CP/CPPS)
最常見的攝護腺炎類型,成因不明,症狀包括持續性骨盆區域疼痛。
4.無症狀性攝護腺發炎
有時檢測泌尿或生殖疾病時會一併診斷出,不過不會引起併發症,不需特別治療。
攝護腺發炎的主要症狀
攝護腺炎會引起多種不適,常見症狀包括:
- 排尿疼痛或灼熱感:上廁所時感到刺痛或燒灼感。
- 頻尿、急尿:經常感到強烈的尿意,且排尿無力。
- 會陰部疼痛:會陰區域或下腹部的疼痛不適。
- 性功能障礙:性慾減退、早洩或勃起功能障礙。
- 血尿:有時伴隨血液出現在尿液中。
- 肛門不適:肛門附近可能有壓痛感。
攝護腺炎儘管對生活品質上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但相較其他泌尿系統疾病(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攝護腺炎相關文獻與研究受到的關注較少,且沒有普遍統一的定義。
我們可以在CPPS的翻譯中看出端倪,「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本身就是一個含義廣泛的用詞,白話來說,當長期攝護腺與周圍區域不適,伴隨排尿異常跟性功能障礙等症狀時,我們都可以推測是否為慢性攝護腺炎。
容易攝護腺發炎的人有哪些
攝護腺炎是 50 歲以下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問題,也是 50 歲以上男性第三大常見泌尿道問題。有泌尿系統感染風險的行為都有可能增加罹患攝護腺炎的機率
- 生活習慣不佳: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者更容易罹患攝護腺發炎。
- 不安全的性行為:不良的性行為習慣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進而引發攝護腺炎。
- 泌尿系統感染:已經患有其他泌尿系統感染的人更容易患上攝護腺發炎。例如,尿道感染或膀胱炎可能透過尿液進入攝護腺區域,引起發炎。
攝護腺發炎的併發症
攝護腺炎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包括:
- 血液中的細菌感染
- 攝護腺膿瘍
- 性功能障礙
- 攝護腺附近生殖器官的炎症:精索淋巴結腫大、輸精管炎或者附睪炎
- 急性尿滯留
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 完全無法排尿
- 排尿疼痛、頻繁且緊急,伴隨發燒和寒顫
- 尿液中有血
- 下腹部和泌尿道劇烈不適或疼痛
攝護腺炎的診斷方式
診斷攝護腺發炎依賴臨床症狀和一些檢查,但還是會依據實際病患的狀況做增減:
1.慢性前列腺炎症狀指數(NIH-CPSI):以系統性的方式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和症狀的困擾程度,通常醫師問診時會以其中問題作為評估患者狀況的依據
2.肛門指診:醫師會用手指插入肛門觸碰攝護腺,這種方式可以評估攝護腺是否有紅腫熱痛,以評估發炎的情形
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3.尿液檢查:主要是為了排除膀胱發炎的狀況
4.攝護腺按摩:醫師會像肛門指診一樣用手指伸入肛門,但是不同的是會同時按壓攝護腺數分鐘,把攝護腺的分泌液體擠出來。通常擠出來之後會請病人去小便檢查液體中是否含有白血球或是細菌
5.其他檢查:看醫師的臨床判斷來決定。像是膀胱超音波、攝護腺超音波、X光、血液檢查、精液分析、尿動力學檢查、膀胱鏡檢查等等。
如何治療攝護腺炎?
急性攝護腺炎通常可通過2-4週的抗生素治療來處置。
慢性攝護腺炎的治療會更加複雜,目的是減少疼痛和不適。常見治療方式包括:
1.藥物治療
-
- 甲型阻斷劑 (Alpha-blocker):最主要的目的是讓腫脹發炎的攝護腺平滑肌放鬆來改善排尿的症狀
- 抗生素:針對慢性細菌性發炎,可能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六週以上;而針對治療非細菌性攝護腺炎,雖然在檢查時攝護腺分泌液可能是無菌狀態,但泌尿科醫生在治療初期還是可能會開抗生素,也可作為排除細菌感染的判斷。而需要說明的是,往往無菌的狀態是因為攝護腺發炎的組織較為深層,而導致攝護腺液檢體不見得能檢驗的出來細菌。
- 抗發炎藥物:減少攝護腺發炎反應。
- 膀胱過動症藥物:緩解頻尿、急尿症狀。
- 其他調節藥物:5-α還原酶抑制劑(抑制活性睪固酮過多)、肌肉鬆弛劑、神經調節劑
2.物理治療
-
-
- 低能量震波治療
- 治療方式:是用一個震動的治療探頭放在會陰部把震波能量傳遞到攝護腺。治療的原理是利用能量破壞攝護腺周圍的發炎組織,讓這些組織可以重新生長。
-
近幾年幾項關於震波與攝護腺炎的臨床研究,結果都顯示震波治療可以改善疼痛、泌尿狀況,並且提升攝護腺炎病人的生活品質。(點我加入官方LINE瞭解治療療程與費用)
<延伸閱讀>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一定要吃藥嗎?新選擇「低能量震波治療」
<延伸閱讀>點我看更多震波治療真實體驗心得
- 磁波椅治療:用電磁波刺激會陰部的方式來調節頻尿和漏尿、改善早洩等相關症狀。
- 局部熱療:溫水浴和坐浴有助於減輕症狀。
- 運動治療:凱格爾運動和瑜伽等可以幫助強化骨盆肌肉,減輕疼痛。
3.手術治療
目前並沒有手術可以明確治療攝護腺發炎,但是如果為了要減輕相關症狀如排尿困難、頻尿、尿失禁等等可以考慮做「攝護腺肥大刮除」或是在「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等症狀治療的選擇。
非細菌性的慢性攝護腺炎— 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有時也會重疊到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頻尿、急尿、夜尿、排尿疼痛),相關症狀也可以藉由膀胱內灌注治療緩解
若您想確認自己是否為間質性膀胱炎,請點我閱讀更多
攝護腺炎的保健品與補充營養
某些營養補充品對於攝護腺炎患者有潛在幫助,特別是針對慢性患者。臨床研究發現,以下保健品可以輔助治療:
- 黑麥花粉萃取物和鋸棕櫚萃取物:對於攝護腺健康有益。
- 黃酮槲皮素:具有抗發炎效果。
- 硒和鋅:增強免疫系統,有助於減緩發炎。
- 南瓜子油、左旋精胺酸、馬卡根萃取、鋅酵母、維他命D,也都是保養攝護腺相關營養素
與攝護腺炎有關的保健品實證醫學
目前有一些小型的臨床研究,將攝護腺炎的病人分為兩組,一組是單純地給予傳統西藥治療,
另一組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會多加一些相關的保健營養素作為輔助治療,研究結果都顯示多加服用相關營養品,對於「疼痛分數」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狀指數(NIH-CPSI)」都有顯著改善,並且無不良反應。
在一些泌尿醫學相關的治療指引中,也有把此類植物療法(Phytotherapy)作為難治型攝護腺炎的後線推薦療法,但臨床試驗都還是針對「輔助性」療效為主,在現有攝護腺炎的藥物治療上多加這些保健品,切勿將保健品幫做靈丹單一使用,合併醫生現有的治療方案加成以下保健品,才會有1+1>2的療效。
攝護腺發炎可以自癒嗎?
攝護腺發炎是否可以自癒,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
急性攝護腺發炎需要在第一時間內將其症狀控制下來,以避免未來變成慢性攝護腺發炎的狀況,原因是一旦變成慢性攝護腺發炎時,康復就會需要比較一段漫長的時間面對長時間不易康復的慢性攝護腺發炎
慢性攝護腺發炎則需要較長的治療過程,並依賴於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配合醫生治療,才有可能慢慢改善,慢性攝護腺發炎的治療目標應該將完全康復轉變成利用最少的藥物、治療
攝護腺發炎的治療是一條需要長期抗戰的路,必須要有耐心以及搭配醫師的治療,且患者應戒煙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並保持適度運動,這些都有助於控制攝護腺炎的症狀,切勿因為一時症狀沒有改善就輕易中斷治療,造成更長期的不舒服!
攝護腺發炎的預防方式
儘管目前對慢性攝護腺炎的具體成因仍不完全清楚,但有幾種方法可以有效預防急性攝護腺發炎:
- 多喝水:保持足夠的水分有助於沖洗泌尿道。
- 避免憋尿: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
- 安全性行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
結語
攝護腺發炎常常會在男性朋友造成解尿疼痛、頻尿、尿急、同時會有會陰部或是下腹部隱隱作痛的現象。
相較於女性泌尿道感染,男性對於此類疾病的自覺低很多,然而攝護腺炎其實是 50 歲以下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問題,如果有出現以上文中的症狀,請儘速到泌尿科門診檢查與治療,以免變成慢性的攝護腺發炎成為長久的困擾喔!
